姜文终于又有新作了,时隔七年,他带着电影《你行!你上!》重新出现在了大众的视野里。电影的主线简单却充满力量——一个“疯爸”郎国任,肩负着对儿子郎朗未来的坚定信念,从沈阳一路带着他走向世界舞台,最终成就了钢琴天才的梦想。观看这部电影,我不仅为影片中的每一刻感动、为故事的转折和高潮所震撼,更被深深引发了思考。
作为一位父母,我也带着儿子走进了影院,看着大屏幕上那个满脸泡面卷发的“疯爸”,不禁让我想起自己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所经历的种种困惑与焦虑。电影中的郎爸,在面对教育孩子的艰难选择时,毫不犹豫地展现了父母的坚定与无私。而我,常常在自己是否做得足够好之间踌躇不前。尤其是在看到郎朗成名背后的父母努力后,我才开始深刻反思——我们这些普通家庭的父母,究竟能为孩子的未来做些什么?
展开剩余80%“冰心曾说:‘成功之花,人们常常惊羡它现时的明艳,然而它的芽儿,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,洒满了牺牲的血雨。’”
这句话,是我看完电影后脑海里第一时间浮现的。是的,孩子的成长,靠的是天赋的加持,但更多的,却是父母那份无怨无悔的牺牲与托举。在电影中,郎朗的成就,绝不仅仅是天赋的偶然,更是在父母那一份毫不退缩的坚持与无私的托举下,才得以成就。而这,也让我开始深思:作为父母,我们能为孩子做些什么?我们是否有足够的耐心与智慧,让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走得更稳、更远?
电影中的一个情节让我印象深刻——在郎朗年幼时,他的父母发现了他对钢琴的兴趣与天赋,便立刻为他找到了钢琴老师。而当老师无法继续教授时,郎爸毫不犹豫地带着儿子去了北京,去追寻更大的梦想。在这段过程中,郎爸不断地为儿子的梦想付出:无论是为琴声扰民而打扫厕所,还是为了让儿子专心练琴,送水送饭,照顾无微不至。每一个细节都展示了一个父母对孩子的爱与决心。郎爸在电影中的一句话深深触动了我:“孩子,就是我的事业。”
确实,教育孩子,恰如种田。只有精心耕耘、耐心照料,才能收获丰硕的果实。若是父母不付出心力,不在孩子身上做出足够的努力,那孩子的未来又如何能指望成就伟大?
然而,教育孩子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支持,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支持与激励。在这部电影中,郎爸一直相信自己的儿子将会成为一名伟大的钢琴家,并且一再向郎朗灌输这种信念。就像电影中的场景,郎爸坚定地对儿子说:“咱儿子是钢琴家!咱儿子是钢琴家!咱儿子是钢琴家!”这种毫不动摇的信任,成了郎朗不断追求卓越、超越自我的动力源泉。换做是任何一个孩子,若能从父母那里获得如此坚定的信念与支持,怎能不努力、怎能不成长?
这让我不禁想起一个故事。某个名叫爱迪生的孩子,曾经被学校退学,老师断言他精神有缺陷,然而正是母亲坚定不移的支持与爱,将他从“精神有缺陷”的阴影中拯救出来,让他成为了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家之一。爱迪生的一生,就是一个鲜明的例证,告诉我们:父母的信任、鼓励、以及坚定不移的陪伴,足以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。
电影中的郎国任,也正是这种信任的化身。在一次与钢琴界大师的对话中,郎爸向他提出了一个充满哲理的问题:“天花板往上是什么?”从沈阳到北京,再到德国、再到日本的克鲁兹,他一次次与儿子一起突破一座座“天花板”,从不曾停下过。
或许,在父母的世界里,最伟大的就是这种对孩子的“自证预言”。正如心理学所言,孩子的行为往往会以父母的预期为指引。如果父母始终相信孩子,给予他们足够的信心,那么孩子也会朝着这个方向努力,直到梦想成真。否则,孩子可能会迷失在对自己的怀疑和不信任之中。
不仅如此,父母的远见同样至关重要。郎国任对孩子的规划与设计,甚至可以看作是对孩子未来的“总设计图”。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远见,才有了郎朗的今天。教育的本质,恰恰是在于父母是否能够站在孩子未来的角度,做出正确的决策,进行长期的规划与付出。
这也让我想到了近年来崭露头角的台球冠军赵心童。赵心童的父亲,从未将他的台球梦视作一时的冲动,而是为他规划了合理的时间表,并且在赵心童展现出天赋后,迅速为他提供了更多的专业支持和指导。正是父亲的悉心陪伴与引导,才使得赵心童在台球界崭露头角,最终夺得了世锦赛冠军。
在《你行!你上!》这部电影的背后,我看到了父母无私的付出,也看到了孩子成功背后的因果关系。任何一个优秀的孩子,都不是凭空诞生的奇迹,而是源自于父母对其未来的投资与规划。正如电影中所展示的,父母对孩子的支持与引导,才是孩子成长的根本所在。
亲爱的父母们,教育孩子的路上,我们不必惧怕艰辛与劳累。每一份辛勤的付出,终将为孩子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石。希望我们都能在这条路上不断成长,不断进步,用爱与智慧为孩子的未来点亮前行的路。让我们不惧风雨,携手共进,助力孩子走向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。
发布于:山西省广州证券公司配资一览表最新,配资头条网,深圳配资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